员工年终奖怎么发放最合适?
年底了很多企业都有年终奖的,年终奖该怎么发呢?企业要制订出明确的工作标准和合理的考评制度。在企业内部,对员工的业绩、态度、能力应做一个全年度的考核,年终奖应与考核相挂钩。每一位员工只要发挥个人能力努力工作,就应当可以得到奖励。企业的各级主管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每一位下属人员的行动和绩效依照明确的准则加以评估。技术、销售人员的上级评估者为部门经理,仲裁评估者为归口副总经理;一般管理人员中部门经理以下的员工其上级评估者为部门经理,仲裁评估者为归口副总经理;部门经理的评估者为归口总监或副总经理,其仲裁评估者为总经理。高层管理人员的评估者为总经理,仲裁评估者为董事会。
评估者必须履行以下职责:
(1)自我评估者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站在自我监督的立场上进行自我剖析与评价。对于需要特别强调的评分或评语、对评估结论有重要影响的事项,必须予以说明,并列举事实。
(2)上级评估者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站在公正与公平、直接指导与监督的立场上,从公司的利益出发,对评估对象进行剖析与评价。对于需要特别强调的评分或评语、对评估结论有重要影响的事项,或与自评者自评结论有明显差异的地方,必须予以说明,并列举事实。特别地,与自评者自评结论有明显差异时,应及时与自评者沟通,做出必要的调整。在不能做出调整时,上级评估者必须将其评估结论告诉评估对象。上级评估者必须严守绩效评估的秘密,除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外,上级评估者不能向他人泄露有关情况。
(3)仲裁评估者必须从公司利益出发,根据公正、公平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评估对象的评估结论审核、调整、裁定。对于需要特别强调的调整、重新裁定、对评估结论有重要影响的事项,或与自评结论、上级评估结论有明显差异的地方,必须予以说明,并列举事实,同时应及时与自评者、评估对象的上级进行沟通,解释调整的原因。仲裁评估者必须严守绩效评估的秘密,除公司高层领导外,仲裁评估者不能向他人泄露有关情况。
(4)评估者若因徇私、隐瞒事实、夸大绩效、欺骗而使绩效评估的结果产生偏差的,则必须接受公司相应的处罚,处罚包括:警告、扣除部分或全部奖金、降薪、降职、或解雇等。
奖金数额的确定,应以考核为依据,而不能以个人好恶来决定奖金的数额,尽量公平公正。制定企业绩效考评体系时,基本上应该采取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对考评对象进行全面考评,有助于衡量考评对象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绩效。同时,根据考评对象的性质不同,可以调节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在整个绩效考评体系中的比重,制定出适合考评对象的考核指标,一般来说,企业营运部门及其员工的考核指标中以定量指标为主,企业支持部门及其员工的考核指标中以定性指标为主。为避免流于形式,缺乏说服力,制定定性指标时应该对考核对象的工作内容进行仔细分析,从影响工作结果的过程各个方面进行考虑,使评估指标和被评估对象的工作结果之间建立有机联系,从而使被评估对象意识到定性指标对工作结果的影响,这样,定性的评估指标才能真正对被评估对象的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工作绩效,达到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
2、奖金数额要保密。很多企业不太注意这一点,导致大家对别人的奖金数额一清二楚,这就容易诱发攀比现象的产生,导致冲突的产生。
3、预先降低员工的心理期望。本年度经营不善的企业,领导人应坦诚把现状告诉员工,说明今年的奖金不如往年的原因,但同时应当告诉大家,明年我们将如何如何,以树立员工对公司未来的信心;对经营状态良好的企业,领导人即使已经决定今年的奖金比往年多,也应该表明:今年的企业经营状态比较好,但我们要把奖金用于扩大再生产,要保留充足的现金流量,奖金有可能跟去年差不多,以降低员工的心理预期。在发放的时候,员工见到自己的奖金比去年多出许多,会产生“意外的惊喜”,从而情绪高涨。
4、年底将至,应当反复宣讲“互相攀比=自寻苦恼”的企业文化理念,给员工打预防针。攀比奖金的实质是单因素或少因素比较,它往往是拿自己的优势去跟别人的劣势进行比较。比如,自己是名牌大学生,于是,自己会拿学历来攀比,而对方会拿经验来攀比,最终的感觉是认为自己少拿而别人多拿了。因此在发年终奖之前,应该把攀比的危害在企业内部进行宣传,否则会在内部产生严重的攀比现象:“年终奖”将成为员工跟企业之间冲突的导火线,如许多企业的优秀人才往往由于“年终奖”的攀比出现人才流失。
5、以颁发奖品的方式代替一部分奖金。这种方法现在在很多企业中使用。公司购进一批价格相当的物品,如彩电、冰箱之类,让员工用抽奖的方式来获取。可以活跃员工的工作气氛,不过在采购奖品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最好这些产品都是员工必需的,应当避免过于日常化的物品,最好种类应当多一些,员工在抽奖之后可以私下调剂
6、奖励旅游成为企业年底奖励员工的新选择。奖励旅游目前以外资企业、一些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为主。如广东的欧士朗照明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等就是用组织员工赴海南旅游的方式进行奖励。奖励旅游的激励效果好于纯粹的物质奖励。对国内大多数企业而言,奖励旅游还是新鲜事物,但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对于旅行社来说,奖励旅游团的规模大、档次高,而且需要提出针对企业文化的创意,因此,承办该业务的旅行社须有相当高的专业素质。